
为什么学佛要受戒?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入门,受持戒律是信仰的实践。佛教徒皈依三宝以后,应该进一步发心受戒。因为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 受戒好比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律,...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入门,受持戒律是信仰的实践。佛教徒皈依三宝以后,应该进一步发心受戒。因为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 受戒好比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律,...
念佛的功德从哪里来?他能消业障吗? 念佛的功德从清净心生来。因为念佛的时候,他的妄想分别执着,就会随之而减少,心就会越来越清净,而要达到心清净的方法非常的多。 比如说,用惭愧忏悔的心念佛,也能达到清净。用慈悲平等的心念佛,也能达到清净。用欢...
“拈花微笑”的出处 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公案,但盛唐以前禅宗祖师,从初祖达摩直至六祖慧能均未提到“拈花微笑”,《景德传灯录》、《碧岩录》和《传法正宗记》等典籍中也没有相关记载。 直到唐德宗末年慧炬作《宝林传》,才首次提到“拈花微笑”,而宋代以...
五眼六通是佛教的神通。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 五眼是什么? 肉眼: 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此碍,故求...
峨眉山也称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成。位于四川中南部的峨眉境内。《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据《峨眉山志》记...
行脚又称为游方、游行,没有固定的住所,目的是自我修持或者四方参学。出家人行脚时,一般携带常用的物品,对于物品的种类和数量都有限制。托钵行脚源自2500多年前的印度佛教,佛陀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践行“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生活,所以他们居无定所,...
没皈依能念佛吗? 没皈依也是可以念佛的。因为念佛的主要目的在于:今生业障消除,诸事顺利;来生往生净土,证不退转。而一个念佛人,不管有没有皈依,只要具足信愿行,都可以念佛往生净土的。 当然了,假如真正皈依之后再念佛,因为有三宝的加持力,将来往...
佛教中一切形式都有其背后的意义,拜山也是,那么为什么要拜山呢?拜山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拜山忏悔业障。 我们经常说“愿消三障诸烦恼”,障碍我们生命的就是这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要忏悔曾经错误的知见。你的知见改变了,想法就改变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