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鉴赏网
收藏爱好 传承经典

佛印和尚、佛印僧人、佛印高僧

清代僧人,佛印和尚,号逸庵,僧。江苏常熟大生庵僧,嗣法主虞山拂水。出自《虞山画志续编》。书学赵孟頫,继从顾学博讨论,书益工。间为墨戏,亦颇楚楚。《虞山画志续编》记载其事迹。

紫金鼠菩提子

北宋高僧,佛印僧人,释了元(1032—1098),北宋高僧、诗人,字觉老,号佛印,俗姓林,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人。幼年好佛,10多岁出家。历任江州承天寺,庐山开先、归宗二寺及润州金山、焦山二寺等寺上坐、住持。他天资优异,博通内外,工书能诗,尤善言辩。
元丰年间(1078—1085)主润州金山龙游禅寺时,与苏轼、黄庭坚等交游甚密。苏轼告老归隐宜兴后,常来金山。曾为了元写《楞伽经》,了元建造妙高台、楞伽室作纪念。了元善于说法,主张各人应自己思考,不能“稗贩”他人。

崖柏根雕-菩提达摩

苏东坡与佛印
也许很多读者会认为,集才高八斗,儒雅,博学,朝廷重臣(被贬斥之前)于一身的苏轼,性格一定是古板固执,非常的封建刻板。其实不然,所有人对苏轼的印象都错了。苏轼其实是个生性豁达率真,喜欢结交天南海北的朋友, 理想是吃遍天下美食,更是根据经验创造了许多饮食精品,但是最爱的,还是喜欢喝茶与游历祖国大好河山。
在苏轼的一生中,有很多的真挚好友,但是金山寺的得道高僧佛印禅师却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因为朝廷重臣苏轼和得道高僧佛印,才是真正的欢喜冤家!
在说苏轼和佛印禅师为何是欢喜冤家之前,先来介绍一下佛印禅师是何许人也。佛印禅师名了元,字觉老,三岁能诵《论语》,五岁能诵诗三千首,被称为神童。佛印阐释一生居住过很多寺庙,但是在金山寺居住的时候,却意外的与苏轼结识,成为了一生的知己好友,同时也是欢喜冤家!
在当时北宋的大环境下,苏轼虽然是朝廷重臣,但却因为洒脱不羁的性格,在朝堂上处处受到排挤压迫,最后被贬斥边远地区瓜州。
虽然事业失意被贬斥,但本性豁达的苏轼还是很快就在瓜州混得如鱼得水。因为不喜欢和尚,听闻金山寺有一名得道高僧的时候,苏轼就上山找到佛印开始了激烈的辩论。
在金山寺中,苏轼从朝廷上的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天下大事讲到了为人之道,佛印却只是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苏轼看佛印没反应,更认定佛印就是虚有其名的骗子,于是就将话题慢慢说到了佛法。
这时佛印开口问了苏轼一个问题: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听到苏轼的话,佛印并没急于否认,只是浅浅一笑不再回应。自认看透了佛印的苏轼,得意的问佛印“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
“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愧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苏轼虽然是朝廷命官,却并不迂腐固执,相反,他洒脱,不拘一格的性格很快将稳重的佛印禅师也带成了活泼的性格,彼此成为了一对欢喜冤家!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还是苏轼和佛印相处的两三件趣事。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忽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苏轼顿时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笑着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这一轮交锋,可以说两个人不分输赢,图的只是彼此会心一笑。
还有一次,喜欢吃荤的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没看到鱼肉,又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诸如此类的趣事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但是也能从佛印和苏轼相处的过程中窥见,两人真的是一对欢喜冤家,却同样也是一对人生知己。这样的好朋友,说实话,笔者也很想拥有,却没有苏轼和佛印的好运气啊!毕竟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呀!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玩鉴赏网 » 佛印和尚、佛印僧人、佛印高僧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