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教奉行,控制欲望 断除贪欲
圣贤的教育从教理上很容易明白,可是在行为上我们很难做到,因为凡夫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俗话说修道难,难的是烦恼难断,习气难除,坏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患。我们多生的习气根深蒂固,成为我们修行解脱的障碍。 所有的烦恼习气来源于我们的业力,业是...
圣贤的教育从教理上很容易明白,可是在行为上我们很难做到,因为凡夫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俗话说修道难,难的是烦恼难断,习气难除,坏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患。我们多生的习气根深蒂固,成为我们修行解脱的障碍。 所有的烦恼习气来源于我们的业力,业是...
修行学佛,要能够将凡夫的情与见转过来。 凡夫的感情他的相是有条件的,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的。诸佛菩萨的大慈悲是无条件的,没有占有欲,非常清净的,并且永恒不变的,没有亲疏分别的。 凡夫的感情以愚痴为体,本体是愚痴。为什么?因为凡夫的理...
修一切善行,十善业报就生天,对不对,生哪个天,看你十善业报修的功德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修功德就能够生天呢,中国人有一句话,中国文学,外国人有,应该也有同样的话,我还没有学到,中国人,为善最乐。 做了一件善事,做了一件好事,自然心就会开...
当我们做了善事,要把这个善法产生的功德利益回向给一切众生。 回向,靠的是心的力量,这代表了我们能够放下对福报功德的执着。 当然,你回向了,该得的福还是会得到,回向与得福并不矛盾,行善得福,是自然感得。 但是有了放下的这种心,...
我们凡夫做事修行都是用分别心与执着念,而诸佛菩萨始终是一心正住,不论用多少方便,也没有妨碍其心妙用,所以能成就真实功德。 因此,《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不起心动念,不分别执着。这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所以佛才为...
禅定是一种功夫,不仅仅是一个宗派。禅定是修行的功夫。我们念佛的人念到一定的程度照常产生禅定的作用。比方说念佛的人经过长期的熏修,你的心不被外境所转了,就等于说你通过念佛有了一定的禅定的功夫。 如果通过念佛念到一定的程度,你心性明朗了...
一、对善知识的信心,不退失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智慧,这些定义及其功德都来自于善知识的证悟与传承。如果我们没有善知识,这些说法都不会听说,功德的来源都没有,更谈不上修行与解脱了。 二、去烦恼的决心,不退失 要坚定持有去烦恼的决心,...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愿的事,很少有人能一笑而过,大多数人常常会心生抱怨。 一个习惯于抱怨的人,会给人生带来很多麻烦。如果夫妻之间相互抱怨,感情就会疏远;如果对上司心生抱怨,就不可能得到重用;如果对朋友心生抱怨,就不可能成为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