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鉴赏网
收藏爱好 传承经典

中国当代玉雕在国际品牌宝石市场的地位

自中华文明诞生至今,玉雕一直与之相伴相生,相随相融,从未间断。所以,作为中华文明最具特色和光彩的玉文化,其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早已渗透在玉雕艺人的血液当中,并以多姿多彩、万千景象的玉雕作品在充分展现。

玉雕礼佛图

汉语最常用的“琢磨”一词,是从玉雕演化而来的,它与工匠精神也最有相通相近之义。管窥一斑可知全豹,以琢磨为核心的玉雕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

先以材质而言,白玉就只有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的籽料最好,而且也就只有从和田的玉龙喀什河那一条河里产出的籽料最好。所以,和田白玉籽料的稀缺性,由古至今从未改变,这就让古今的玉雕艺人视料之贵重可以说胜过自己的生命。内心的敬畏和珍惜就促使艺人必须认真负责地琢磨。

再从工艺来讲,和田玉的硬度决定了它的加工工艺只能是慢慢地琢和磨,不是靠雕或刻——是机器在旋转的过程当中,手工艺人通过打磨来表现艺术。所以,琢磨时须精益求精,就是慢工出细活、细致与耐心的考量,没办法急于求成。

玉雕工艺

从产量来讲,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前的过去,一名玉雕艺人的一生也许只能做一两件东西。如今,即便是得益于物料开采和运输的便捷,工艺又有很大的提升,其先进程度是过去无法想象的,但材料小一点的和田玉,其制作也需花几个月的时间,而体积大一点的则需要一两年;如果碰到质地难得的材料,更需要设计、构思,制作周期会更漫长。可这已经让我们觉得真是很幸福的事情。

最为关键的是,自开始学习玉雕工艺到技术成熟,至少需要十年的磨练,才能让技术为自己的创意设计和艺术思想来很好地服务,这之后形成的作品才能谈得上是创作。但这期间很多人就改行了,而一名玉雕师最出成果的阶段也只是在四五十岁或者五六十岁的这十几年黄金时光。

单从材料、工艺和产量就不难看出,玉雕贵在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回想20多年学艺和成长的经历,发现做玉雕最重要的素质其实就是坚持。

然而,以上所说仅仅是玉雕工匠精神的基础,它最核心的要求是传承技艺、创新作品。因为玉之完美体现,不仅仅是依靠材质的优异和工艺技巧的娴熟,更依赖于制玉人的设计构思等综合素质。

总结自己多年从事玉雕的心得体会:材料是基础,工艺是手段,设计是灵魂,创作是关键,文化是命脉。其中,最艰难的程序是创作。

岫玉雕刻件

仔细审视当代玉雕,虽然行业发展很快,近几年有几十万的大军从事玉雕创作,且市场红火,价格突飞猛进;但我们原本最普遍拥有的工匠精神,却在逐渐消失。为追求经济效益,过度采挖,然后材料浪费。一拥而上地做市场好卖的“行货”,地摊货跟卖白菜一样,看着让人心疼。许多人不是因喜欢这一行才来学徒——因为不喜欢就不可能一辈子干这一件事情,而玉雕恰恰就是一件事情反复做甚至做一辈子做才出成绩的,在河南、江苏等地许多从业者是初中没毕业不愿意上学了就来学徒,甚至是一些还在家里种田的农民一看市场好就来做学徒。

而真正的从业者也并未沉下心来干。业界目前称得上是在创作的,或者直白地说,够得上是大师称谓的几十个人都多说;要么一个月就做一两件甚至几天一件地赶货,要么一味追求技术的高难度,而把复杂的图案雕刻在本就十分完美的玉石上,最后一件东西做完了还卖不出料的钱,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看着更令人惋惜……所以,国家提倡的工匠精神既是针对全社会,更是在提醒玉雕界要找回曾经拥有的最宝贵的工匠精神。否则,行业内和市场上没有了信任感,处处是陷阱和危机,后患无穷。

如果将玉雕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做更上一层楼的阐述,那就是担当;做好行业的风向标,引领市场的有序发展,弘扬玉文化并将其推向世界。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君子比德于玉,玉成为品德和地位的最佳物质载体。所以,几千年的耳濡目染,过去的玉雕艺人虽然大多没有深厚的文化,但也治玉而自勉、琢玉而修身、借器而警世。于当世而言,玉雕艺人除了刻苦练就技艺、坚持创作之外,更要为追求高尚的品德而修炼自己;尤其是如今业已成名的玉雕工艺美术大师,更需要有传承者、风向标和弘扬的担当精神。

玉雕艺术《赤壁夜游》

以技艺传承而言,大师们不仅要教授徒工,更要培养高级人才——对玉雕有清晰客观了解的人才,进行像书画领域一样的理论研究和评论分析,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以前的玉雕没有这样的理论指导,以至于大家慌不择路、粗制滥造,最终让行业和市场陷入混乱。

虽然玉雕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但在国际上当代玉雕并未成为中国品牌。其实,古代中国的玉雕和瓷器一样备受世界瞩目,所以在如今的国际拍卖市场上,中国的古董瓷器和玉雕都是炙手可热的东西。

如果想让中国玉雕再次惊艳世界,成为中国品牌,当代玉雕应该走出去。虽然这需要很漫长的时间,但这是我们这一代玉雕艺人立志奋斗终身的事业。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玩鉴赏网 » 中国当代玉雕在国际品牌宝石市场的地位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