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鉴赏网
收藏爱好 传承经典

什么是四依法?我们如何依法修学?

佛陀灭度后,我们应依何法修学?如何判断老师的观点是否合理?四依法是佛陀留给我们的一把尺。不论我们在世间拜谁为师,都应遵循这四条准则,精进修学,不舍佛教。

依法不依人
法指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我们应该依佛所说的正法行事,而不盲目地依靠某个人。世间人事会有变化,有主观的影响,没有一定的标准。人有生老病死,而真理则永恒不变,历经万劫而常新。
如果遇到一位老师,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所说的话违背因果等法则,即使他的社会名望很高,也不应盲从他的观点。

黑胡桃木佛珠手串手链

依义不依语
语言文字是用来诠释真理的工具,而非真理的本体。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管道。然而,由于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甚或断章取义,在日常沟通中可能会产生误解。世间法尚且如此,何况微妙的佛法。
微妙的法门和真理,无法单靠文字来传达。六祖惠能大师曾开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因此,我们学佛应该从义理上去了解佛法,而不应该在语言上计较、执着,否则会变成障碍,离菩提道越来越远。比如,用手指月,我们可以通过手指见到月亮,但手指不是月亮。通过文字学习佛法道理,需谨记文字不等于真理本身。
聆听或阅读老师的开示时,我们应该去领会他所传达的义理,避免把精力集中在追究老师谈话的语病、错别字的纠错上。

佛珠手串构成图

依智不依识
智指无漏的般若智慧,识指有漏的分别意识。分别意识有主观的成分,难免会有错误。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外攀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如此所形成的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彻底、不完全的。
般若智慧是大圆镜智,就像是一面镜子。任何事物摆在镜子前,镜子不会去分别好坏、美丑,而是如实照见世间万象。
人常常会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喜好去评判别人的对错,如此主观的标准必然不会永远正确。所以,当遇到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对他人评头论足,甚至以指责他人为乐的老师,需谨慎看待他的观点。

佛、法、僧三宝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佛陀对根器不同的众生,观机设教,演说三藏十二部。佛法有世俗谛与第一义谛之分。世俗谛是不究竟的方便法,第一义谛是究竟绝对的真理。方便法门是佛陀为适应众生的根机而设立,我们不能把方便法当成究竟法。最究竟的法与佛心相应,所以学佛应该依了义的佛心,而不依不了义的方便。
如果遇到某些“大师”,号称他即真理,并规定他的学生不可以去听信其他人。这样的说法绝非了义法,不足为信。
如何依止了义法?通过读诵大乘经典,参悟缘起、自性、真如。即使刚开始不那么明白,日积月累、逐渐深入,自然会转迷成悟。虽然这条路看着很遥远,须知这才是我们学佛应该走的正道。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在修学的路上,佛陀是我们最好的导师、最终的依止。即使佛陀已示现灭度,他所说的法还留在世间。在这条路上,如果可以遇到一位帮助我们成长的好老师、好同学,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不论拜谁为师,根据四依法,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教导该听,对于哪些观点应持保留意见。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玩鉴赏网 » 什么是四依法?我们如何依法修学?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