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鉴赏网
收藏爱好 传承经典

俏色玉器的特征与收藏价值

俏色精品玉器是艺术精品玉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玉器是把玉材局部上的天然色彩部分设计制作到玉器的某些部位上,使这些部位产生符合玉器造型表现的物体实际色彩,或者使玉器内容产生某种特定的涵义。
将玉料上的天然色彩部分非常巧妙、准确地设计、制作到玉器的特定部位上,不仅仅是为了契合欣赏者对物种的认知习惯,增加玉器的色彩装饰美,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玉器造型的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和极强的形态表现能力,提升了玉器的某种欣赏价值和意境内涵,常常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同时也增强了它的“个体特性和不可复制的绝品因素”。由于玉料上的色彩部分多以斑块状、片状和线状随机分布,很难找到两块颜色的大小、方位完全相同的玉料,因此也不容易制作出完全相同的两件俏色玉器来。如果俏色玉器的艺术表现力很强,它便是艺术精品玉器中不可或缺的精美绝伦的玉器,甚至成为艺术精品玉器中的天人合一之孤品玉器。

缠丝玛瑙


从现有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来看,殷商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龟,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俏色玉器。此后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俏色玉器出现,宋元时期制作俏色玉器进一步增多,这种潮流不但一直延续至今,而且一浪高过一浪,如今已成为制作俏色玉器的新高峰时期,由此可见俏色玉器是多么地受人喜爱。
玉料从色彩上来分,可分成单色玉料和多色玉料两大色系。玉石雕刻业多把多色玉料称为“俏色玉料”,或把底色料以外的色料部分称之为“俏色”。多色玉料又因形成的时期和地质环境不同,造成不同品种玉材中的色块在玉材中分布的形态各不相同,使制作俏色玉器的设计风格也各不相同。玉材在成矿的固定环境下长期形成的色块,一般色块大,变化常有一定的方向规律性,只是色块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很难完全相同。常出现这种色块的玉料有:独山玉、翡翠、玛瑙及部分岫岩玉、带糖色软玉等。这类玉材的设计方法多采用“按(题)材选料、以料就(题)材”的方法进行,即这种玉材的设计方法除首创之外,多有一定的成熟套路或方案可循。如张克钊设计的颇受大家喜爱的两件作品:《妙算》,2002年即荣获中宝协天工奖银奖,《晨读》,获2010年河南省宝协“陆子冈”杯金奖,由于受独山玉黑白玉料的限制,设计者只能依据这种料色发挥创造力,根据玉料的不同特点,不断地设计制作出新的题材造型。玉矿形成以后又因受到矿床以外周围环境的长期作用,所产生的颜色大多位于玉料外围部位、天然孔隙之中,一般色块的大小、形状和变化多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很难形成一定的成熟设计套路或方案来遵循,因此这类玉材很难制作出相似题材的俏色玉器,更不会制作出完全一模一样的俏色玉器。使用这类玉材制作俏色玉器,一般要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设计原则。这种玉材的品种较多,可是能够很容易利用的色料并不是太多,但用好了常常会出现绝世佳作。这类玉料多见于部分玛瑙、翡翠、和田玉仔料、岫岩玉及岫岩软玉等品种之中。

翡翠西瓜


俏色玉器对色彩的使用,河南南阳玉雕行业一般称之为“摘色”。对玉材上带有色彩部分“摘色”的效果评价,以用色准确到位、干净利索、合情合理为佳,以用色拖泥带水、杂乱无章、不合情理(即“玉器颜色花杂而不俏”)为次。根据对玉材上带有色彩部分的利用效果,俏色玉器便出现一巧、二俏、三绝的不同档次。把色料很巧妙地设计到玉器造型的某一部分,使玉器的造型比较符合玉器造型所要表现的物体实际色彩,这也是对俏色玉器最基本的要求,业内把这种巧妙的设计制作技巧称之为“俏色巧作或巧雕”。比如把玉料上的黑色部分设计成黑色毛发或眼睛的瞳孔、利用绿色部分制作成蝈蝈、红色的团块制作成瓢虫等等。清代之前出现的俏色玉器多为这类玉器,作品多停留在色彩的相似上。俏,俊俏、俏丽也。“俏作”是指不仅使玉料上的天然色彩与它表现的题材实际颜色相似,而且要把这种色彩用得巧妙到浑然天成一般,使玉器产生出非常酷似所表现题材实际颜色的俏丽效果。但“俏作”作品对色彩的运用仍以俏似为主,还没有把玉料上的颜色用到“绝妙”程度,它仍有复制的可能性。“绝”则是指把玉料上的色料用到“绝妙”程度的俏色玉器上,这种玉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之作。如果要在两件以上相同题材玉器作品的同一个构图位置上,制作出颜色种类和色彩面积大小都基本相同的玉器,并不是绝对办不到的。比如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的称之为“鸿运当头”的玉“佛公”小挂件,就是在“佛公”的额头中间出现了一小片红色的痣,如果不考虑玉材的使用效率,只要玉料体积够大和玉料上有一片相当大的红色部分,基本上都可以制作出大致相似的“鸿运当头”玉“佛公”小挂件。而要在两件以上相同题材玉器作品的两个相同构图位置上,制作出颜色种类和色彩面积大小都大致相似的玉器作品是十分困难的;如果要在两件以上相同题材玉器作品的三个相同构图位置上,制作出颜色种类和色彩面积大小都大致相似的玉器则是基本上办不到的。

翡翠白菜


也就是说,玉器上出现的俏色点越多它越难以复制,这样的玉器显然是空前绝后的“绝品”玉器。民国以后,宫廷玉器制作者进入社会,由于他们之间的竞争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得迎合引领社会艺术欣赏水平较高的消费群体之需求,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制作玉器的技巧,还要极力使玉器的造型准确、生动、传神、意境深远和耐人寻味,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俏绝玉器开始进一步增多。新中国建立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玉器制作者以一种崭新的进取精神来进行玉器创作,由于玉料的逐渐充足和琢玉工具的不断改良,不但出现了大量的巧、俏玉器作品,尤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一段时期,曾连续出现了一些俏绝玉器作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琢玉工具的大幅度改进和世界各地的玉料进入我国市场,以及玉器市场的繁荣昌盛,我国玉器制作更是进入了黄金时期,产生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的俏绝玉器作品。已经出现过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俏色经典之作,当首推已故玉雕大师王树森先生的《五鹅图》。五只鹅围着一个食盆吃里面的小鱼虾,姿态各异,神韵生动,本来已经不是寻常之作了,更何况五只鹅全是红冠、白羽、黑瞳,使鹅的造型更加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气韵丰富。五只鹅中有四只鹅的两只眼睛都是黑色瞳孔,只有一只鹅是一只眼,且是黑色瞳孔的眼睛。原来在设计这只鹅时,原材料中半环状黑色线到了尽头,只能设计出一只黑色瞳孔来。好在这一黑色半环状尽头靠近中央,王树森先生就把这只鹅设计成侧着头靠近食盆吃食,既遮住了另一只眼睛,又增加了鹅的姿态多样变化性。“五鹅图”中出现了14处俏色点,无疑这是一件千古绝唱的“孤品”玉器,其价值自然也是无法估量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玩鉴赏网 » 俏色玉器的特征与收藏价值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