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鉴赏网
收藏爱好 传承经典

至正型元青花工艺特色与收藏

“至正型”的提出源于现藏英国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绘云龙纹象耳瓶”的研究。理论上并无异议,但实际上往往扩大了”至正型”的范围。

元青花瓷器


元代至正时期起于1341年,止于1368年,共28年,但实际上自至正十一年,包括江西景德镇的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爆发了”民人尽乱,巾衣皆绛绛,赤帜蔽野”的元末农民战争。此时景德镇烧制的任何瓷器,无法顺利地走昌江,穿鄱阳湖,经长江入京杭大运河,前往元大都了。
所以,许多在内蒙古自治区、山西、北京等地发现的元代青花瓷器的完整器和残损器应为至正十一年以前流散到这一地区的元代青花瓷器,把这它们定为”至正型”更为科学。而此时的景德镇不可能不在烧包括青花瓷器在内的瓷器,它既要为填补权力真空的农民起义军服务,又要满足广大民众的使用需要,还能继续在混乱中扩大出口贸易。此时的青花瓷器至少没有停顿下来,现在我们发现遍布江南广大地区带有元代青花瓷器特征的青花瓷器,既有至正十一年以前烧制的”至正型”,也有至正十一年以后至洪武元年烧制的瓷器,但准确分别起来、难度很大。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绘云龙纹家耳瓶”的出现,为我们更多、更广的认识元青花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其一,元代民窑青花瓷器烧制的如此精美,官窑青花瓷器的精美程度可想而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点可以得到印证。其二,至正埋藏烧制的青花瓷器并不是元代瓷器发展的顶峰。其三,钴青料的获得及使用比较普遍,成本不会很高,窑场自身的拥有量及来源有一定的保障。
其四,至正十一年时,元代官府对窑场的控制已经十分微弱,或者已失去控制,景德镇周边地区的中下层平民可以自由的订烧青花瓷器,并且在瓷器上绘制元代统治阶级禁用的龙纹、鸾凤纹等纹饰。其五,如此精美的青花瓷器由民窑烧造,说明当时有一定数量的民间窑场已掌握了青花瓷器烧制技术,并有相当数量的青花瓷器成为商品进行流通,结合有确切纪年可考的元代青花瓷器分布在景德镇周边数百公里以内的范围里,可以认为,至正时期的官窑和民窑青花瓷器烧制技术十分成熟。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绘云龙纹象耳瓶”上铭文告诉我们,这是一件供当时人们供奉用的祭器,并历经 600余年而未损的传世品,在这 600年间,有多少人看过它、摸过它,甚至把它贩卖出祖国的人都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件元代青花瓷器,由此可见几百年来人们对元青花的漠视、蒙昧,从明初对青花瓷器”俗甚”的评价,到民国时期言必永宣青花、成化斗彩的赏评,一方面说明了当时人们认识的肤浅,另一方面说明了元代青花瓷器的烧制和遗存数量较少。更说明了缺乏一个对古代陶瓷认识的科学态度。
元代青花瓷器遗存的数量虽少,但出自至正时期的不止一件,江西九江博物馆征集到一件至正十一年青花绘缠枝菊纹三足连座炉,炉体造型随意,青花呈色兰艳,带铁锈斑,纹饰画法自然划率,为当时中下层平民随葬之冥器。
两件至正时期烧制青花瓷器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至正型”青花瓷器的多种面貌。这种面貌是根据不同需要而烧制的,至正十一年以后烧制的青花瓷器是什么样?至正十一年以前烧制的青花瓷器是什么样?至正十一年同期又烧过几种水平的青花瓷器,目前无法得知,所以,把”至正十-年铭青花绘云龙纹象耳瓶”为基准,划定”至正型”青花瓷器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玩鉴赏网 » 至正型元青花工艺特色与收藏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